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隨筆] 北歐的伴侶們 Partners in Northern Europe

        台灣對於多元成家的立法不斷遭逢反對,而性別平等乃至於多元成家方面,北歐一直都走在時代尖端,其中又以瑞典最為前衛開放,我沒有對社會學鑽研,但就我的貼身觀察,歸納出一些心得。
        The revision of marriage law was continuously opposed by many people in Taiwan, mainly because the revision included the admission of gay marriage. In northern Europe, however, marriage laws have always been the most advanced and opened to diversity. I am not an expert in social studies, but I organized my what I have seen and heard about marriage in my exchange in Sweden.


        很多人聽到開放,第一個反應就是露出嫌惡的表情,似乎這是個小三橫行、酒池肉林的世界。我只能說不是,而且差很多,和真正酒池肉林的金錢豹或台灣汽車旅館比起來,或是跟許多國家紅燈區、酒店比起來,瑞典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夜生活無聊的要死。我想,「開放」和「淫亂」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其中有沒有尊重個人選擇。



        瑞典人重視「愛情本質」大於「婚姻形式」。同居幾乎有等同婚姻的效力,而離婚率超級高。同居幾乎等同結婚的原因是同居在實質上和婚姻相同,因此不太會去分同居伴侶的小孩是「非婚生子女」,因為他們和婚生子女一樣,是一個家庭中的孩子。參考同居、婚姻與生育:人口學觀點的多元成家
        而為什麼離婚率很高呢?先來看看離婚率有多高。之前有聽說,某個小學的孩子父母離異的比例高達九成,這些離異的父母有些會找到新的伴侶,組成新家庭。而就我自己的經驗,我在北歐各國沙發衝浪的八次經驗中,自己離婚過或是父母離婚的就有五位,其他沙發主有幾位單身,目前仍然在原本婚姻狀態中的是一位,但他的妻女在另外一個城市居住。而離婚的父母通常都會再度有伴侶,當他們說起自己父母的男女朋友時,就像吃飯喝水那樣正常,完全沒有難以啟齒的狀況。而背後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北歐人非常個人主義,他們不太願意在婚姻中為對方改變自己,如果發現有什麼不適合之處,他們會忍耐,忍到極限就是離婚。而就像之前提到的,他們重視實質關係勝過婚姻名分,因此離了婚就像分手,似乎不是什麼生死攸關大不了的事。



        其實我有時想想,在台灣看到這麼多徵信社的廣告,也看到這麼多在ptt男女版上難解的婚姻難題,我總覺得,我們似乎把婚姻看得很重。的確,很多人或許會說,婚姻這是終身大事,怎麼能等閒視之,很多婚姻失和的家庭更是會為了小孩委曲求全,保護的是「小孩要有完整的家庭」。在瑞典或在北歐各國,我看到了許多在台灣人眼中「不完整家庭」長大的孩子。例如我在挪威的沙發主,非常熱心地來接我們,因為他要順便把跟他過完年的兩個女兒送回前妻那裡。他跟前妻前一年離婚,目前各有男女朋友,孩子主要住在媽媽家,過年時和爸爸度過。當時由於時間晚了,兩個孩子都相當疲倦,我坐在兩個安全椅中間,看著他們酣睡的香甜,到了媽媽家,兩個孩子蹦蹦跳跳下車,和父母分別擁抱,我真的覺得他們沒有不幸福啊!後來在和沙發主聊天的過程中,也聊到他和前妻對女兒教養的方式,知道他們都非常用心在教導,讓我似乎有點省思。我覺得,孩子的幸福不在有沒有一父一母的完整家庭,而在於有沒有完整的愛。只要家人有給他們溫暖,而社會上不會歧視他們,其實孩子都是很幸福的。在台灣,因為社會的壓力,導致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忍氣吞聲」。其實家庭本來就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我們為什麼非要管誰要跟誰在一起、誰不想跟誰在一起。其實我們必須關心的,是一個家庭能不能夠給予孩子完整的愛與關心,而這種愛與關心,可以來自各個家人,不應該被侷限於任何形式。



        最後,想談談同性戀婚姻。歐洲雖然給人印象比較開放,但別忘了歐洲大多數的人口信仰的是基督教與天主教。這次台灣的反對聲音中,也大多來自教會。北歐在歐洲中算是最多無神論者的國家,大多認識的人都不會上教會,而我在瑞典的教堂做的唯一一次禮拜,裡面也都是老人居多。但在其他國家就不同,例如在波蘭,一月一日一元復始新年新希望,大大小小的教堂內擁擠的程度就像台灣大年初一在各大廟宇一樣。而在愛沙尼亞,當時也爆發群眾上街反同志的活動,雖然愛沙尼亞無神論者比起南歐較多,但保守勢力仍然龐大。


        在瑞典及北歐諸國,國家對性別平等和個人自由的崇尚凌駕於教會之上。在保守的基督教勢力中,無法接受女性牧師,但我在課堂上曾經遇到兩位就讀神學的瑞典女性,一位把頭髮染成紅色,另外一位金短髮,他們畢業後的志願都是當牧師,由此可見開放與保守的差距。同志在瑞典可以享有合法婚姻、領養小孩,當然也體現了這種尊重與包容的精神。這也是歐洲各國對瑞典的印象之一。這部影片就是描寫歐洲各國對瑞典的刻板印象,包括寒冷、腳踏車、愛做垃圾分類,其中3:50之後女主持人說"You may now kiss the groom!"就是體現這種開放也是一種瑞典給世人的印象之一。


        結語:多元來自於尊重,很多反對者說多元不是就是要有不同聲音嗎,怎麼就不能反對。很抱歉,需要尊重的多元是人的背景與選擇多元,但不包含歧視、侮辱、或是傷及他人權益的論述。就像今天你不能說一個特定的民族不准結婚、不准上學。同志為天生,就像世界上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你也不能不准左撇子寫字,理由很簡單,你沒有那個權力。愛,是個人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